在我国,据文献考证,“会计”一词最早出现于西周。当时周王朝由天官大宰总揽国家财政大权,主持一年和三年一次的总合核算。在他下面设“司会”,“司会”下面又设有掌管王朝全部会计账簿的“司书”。司会主天下之大计,“逆群吏之治而听其会计”意即“司会”接受朝廷和地方百官的会计文书而进行考核。规定“以参互考日成,以月互考月成,以岁互考岁成”,相当于现在的日报(旬报)、月报和年报。而在我国古代文献中,当数清代学者焦循对“会计”二字解释较为确切,他在其所著《孟子正义》一书中指出:“零星算之为计,总和算之为会”,意思是日常的零星计算和岁末的全年总和计算和起来称之为“会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