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企业会计制度中,往往要依靠两个数额的对比,以决定核算方法或入帐金额,这就有了“孰低”与“孰高”。“孰低”指从对比的事项中取数额低者,就是“哪个低,取哪个”;“孰高”指从对比的事项中取数额高者,就是“哪个高,取哪个”。
一、取孰低的事项:
(一)有关减值准备项目
1、成本与市价孰低
企业会计制度规定短期投资应以成本与市价孰低计量,当市价低于成本时,应当计提短期投资跌价准备。
2、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
期末存货采用成本与可变现净值孰低法来计价,即当可变现净值低于成本时,存货按可变现净值计价,此时应计提存货跌价准备。
3、帐面价值与可收回金额孰低
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时,是以帐面价值与可回收金额对比,取低者作为期末资产的价值,当帐面价值高于可回收金额时,则按其差额计提减值准备。长期股权投资、长期债权投资、委托贷款、固定资产、在建工程、应收融资租赁款和无形资产等长期资产计提减值准备都是依此差额办理。
(二)有关借款费用资本化
借款费用准则规定,在应予资本化的每一会计期间,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不得超过当期专门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这就是说,在进行借款利息资本化时,应将计算出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摊销的资本化金额”与“借款实际发生的利息和折价或溢价的摊销金额”对比,取其低者进行资本化。因为,资本化的借款利息金额超过了实际支付的利息金额,财务费用就发生红字,这是不合理的。
二、取孰高的事项:
基于谨慎性原则,企业会计制度中较多地采用了“孰低”,“孰高”主要体现在长期资产的“可回收金额”